中医养生:入暑啦,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!

时间:2025-04-04 12:27:51 转载源:新闻前线网 作者:醉月 点击:2782次

入暑时节,阳气旺盛,气候炎热,是养生的关键时期。在中医理论中,夏季与心相应,此时养生需顺应天时,调养身心,以达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目的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入暑后的中医养生注意事项,一定要牢记哦! 一、起居有常,调养心神 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入暑后,我们可以适当晚睡早起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。但晚睡也不宜超过 11 点,以免耗损阴津。 夏日气温高,容易使人心情烦躁、心神不宁。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因此要注意调养心神,保持平和的心态。可通过冥想、听轻音乐、阅读等方式,使自己的心静下来,避免情绪过度波动,以免伤心气、损心神。 二、合理饮食,清热消暑 入暑后,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。中医认为,夏季宜多食酸味以敛汗,多食苦味以清心。可适当多吃一些苦瓜、苦苣、莲子心等苦味食物,以及西红柿、乌梅、山楂等酸味食物。 此外,还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,如绿豆、赤小豆、薏米、冬瓜、西瓜、黄瓜等。但需注意,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生冷寒凉之物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 夏季出汗较多,容易耗气伤津,可适当食用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,如西洋参、麦冬、百合、银耳等,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气津。 三、适度运动,补充津液 夏季天气炎热,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,避免在烈日下运动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可选择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游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。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津液,可适量饮用淡盐水、绿豆汤、酸梅汤等。运动后,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澡或大量饮用冷饮,以免寒邪侵袭,损伤阳气。 四、穴位按摩,保健养生 入暑后,可通过按摩穴位来保健养生。如按摩内关穴(位于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 2 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),可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;按摩涌泉穴(位于足底,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),可滋阴降火、醒脑开窍;按摩足三里穴(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 3 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),可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。 每个穴位按摩 3 - 5 分钟,每天 1 - 2 次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。 五、预防暑湿,祛湿排毒 夏季气候炎热,雨水较多,湿气较重,容易导致暑湿困脾。此时,可通过艾灸、拔罐、刮痧等中医外治法来祛湿排毒。 艾灸关元、中脘、丰隆等穴位,可温阳健脾、祛湿化痰;拔罐可在背部膀胱经上进行,有助于疏通经络、排出湿气;刮痧可刮拭背部、四肢等部位,促进血液循环,排出体内毒素。 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外治法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以免操作不当对身体造成损伤。 总之,入暑后的养生要遵循中医的理论和原则,结合自身的体质和实际情况,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。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、舒适的夏季!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